
化學消毒法系統介紹
(1)進料系統
醫療廢物給料系統自垃圾儲存區域起,直至處理艙體前的混合進料斗為止。裝有醫療廢物的垃圾桶由傳送帶從垃圾儲存區送至醫療廢物進料系統前,然后由自動提升機將垃圾桶提起,將袋裝醫療廢物傾倒至垃圾給料斗。料斗后方的推桿給料機將袋裝醫療廢物送入處理艙體(一級破碎混合消毒系統)進行殺菌消毒。并有噴水系統和藥劑添加系統同時工作。
(2)一級破碎混合消毒系統
一級破碎混合消毒系統內配置有低速、高扭矩的破碎裝置。其間進料的凈重被自動稱量裝置稱出。
袋裝垃圾通過自動噴水加濕并填加一定比例的干式堿性化學藥劑。然后進入初級破碎系統并在系統內得到破碎、藥劑混合和消毒處理。這個過程對pH值進行調節,并使微生物有機體和病菌得到充分。
(3)二級精細粉碎系統
經過一級強化破碎混合消毒后,干燥并破碎后的廢物進入二級精細粉碎機進行粉碎變為細顆粒,實現進一步的體積削減。在二級粉碎后,排出殘渣體積百分比減為原來的20%-25%,并得到徹底地消毒,可以直接運往一般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進行填埋。堿性化學消毒劑將長時間的附著在廢物上起到長時間的消毒作用。整個處理過程中沒有任何廢液和廢氣生成,是對環境非常友好的一種處理技術。
(4)PH監測系統
當位于輸出螺旋絲桿處的監視器連續記錄所需的pH值水平為11.0 至 12.5時,則說明系統在正常工作。在廢物處理過程中,會持續監控pH值水平。如果計算機發現pH值出現了問題,則會停止升降系統,從而停止進一步向漏斗里裝填廢物。一旦正確的pH值平衡得以恢復,升降系統會重新開始工作。
本系統在料斗的兩側設置了物質探頭,如果待處理的醫療廢物中混雜了物質,探頭會立即探測到并發出報警聲,同時自動進料系統將停止工作,以便工作人員對物質進行妥善的安全處理。







進一步細化各工序作業安全措施,描述風險源控制措施,補充微波檢測相關敘述。
醫療廢物微波消毒系統主要包括進料系統、粉碎系統、微波消毒系統(微波照射、蒸汽輔助升溫)、螺旋輸送系統、廢氣凈化排放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等。本系統主機設備為全封閉一體機,作業中存在作業安全風險的工序主要在進料階段、微波消毒階段、廢氣凈化階段及一般廢物暫存、裝卸填埋階段。各階段主要風險因素及控制措施分別為:
(1)進料階段
風險因素:醫療廢物包裝破損可能造成人員細菌、病毒。
控制措施:員工上崗必須穿戴防護工作服、口罩、手套、靴子等勞保用品,對進料、轉運行及時進行消毒。
(2)微波消毒階段
風險因素:①因操作不當,人員進入微波輻射倉內室工作,可能產生的輻射,造成人員傷害;②微波消毒階段溫度高可能造成人員;③微波對操作工人的身體傷害。
控制措施:①加強崗前培訓,進入微波消毒一體機內作業實行準入制和審批制,防止因人為無操作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
②微波消毒是微波效應和生物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為:微波在通過介質時,是由分子熱運動產生的效應,進入生物系統的電磁能轉化為熱能,表現為生物體的溫度上升。介質的分子以每秒數十億次振動、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同時受到微波熱效應與非熱效應的共同作用,使其體內蛋白質和生理活動物質發生變異,而導致微生物體細胞壁。在滅菌中起到了常規物理滅菌所沒有的特殊作用,也是造成細菌原因。由于細胞內的新陳代謝,從而使蛋白質變形,失去活性。
該系統微波泄漏量為:在距離設備5cm處,微波功率≤5mW/cm2,(2450MHz)和微波功率≤1mW/cm2(915MHz)。整個系統采用金屬全封閉隔離技術,將微波爐產生的微波熱效應阻斷在介質及螺旋絞龍消毒倉內,為避免對身體造成微波傷害,每月對作業區域進行監測,以防止造成的人為傷害。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是醫療廢物處理企業進行評估。結合編制“十三五”規劃的機會,全省將共同開展發展,改革和衛生等部門,并按照相關規定對轄區內的醫療廢物處理單位實施專項措施。技術標準和規范,科學評估管轄范圍內的實際醫療廢物?,F有處置設施的分布,增長情況和現狀。二是重新規劃醫療廢物企業。在省份方面,應根據區域輻射,資源整合和高標準的原則規劃布局。消除了一批設備陳舊,技術落后,醫療廢物量少,無法達到標準作業的處置企業。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技術先進,運行和排放標準穩定的醫療廢物處理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