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順義區衛生會和衛生監督所召開了醫療廢物和污水監督檢查會議。區生態環境局和區水務局的有關工作負責人應邀出席了會議。近年來,順義區因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受到衛生、水、環保等行政部門處罰的醫療機構和媒體曝光的醫療機構被列為重點監督檢查單位。在區衛生會的下,區衛生監督所將與屬地生態環境部、水務部共同加強轄區內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fa檢查。衛生監督部門將嚴格遵守《傳ran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重點打擊醫療廢物未按類別放置在專用包裝或容器中、儲存設施或設備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等違反衛生法規的行為。重點檢查醫院是否按規定嚴格消毒污水,并檢查消毒處理記錄和檢測記錄。衛生監督部門還將與生態環境局和水務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并在近期內聯合開展fa業務。這項工作將持續到本月底。區衛生會還將認真分析醫療廢物和醫療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問題,推動醫療機構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和污水管理措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傳ran病防治法》要求阻止病原菌在醫院的傳播。醫療廢物是一種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需要以標準化的方式進行處理。由于傳播速度快,風險極高。國家還在盡可能擴大集中無害醫療廢物處置機構的覆蓋面。然而,泄漏是不可避免的。我仍然記得十多年前我們練習的時候,輸液瓶和輸液管可以按公斤直接出售。后來,它們逐漸標準化,不允許這樣做。然而,它們似乎仍然猖獗,因為它們有利可圖。醫療廢物處置不當直接導致的不安全事故在中國相對較少。美國這家醫療機構的事件足以為我們敲響警鐘。

目前,我國醫療單位廢棄物管制越來越嚴格。同時,創新管理手段和物聯網應用越來越受青睞。比如“品管圈”理論,已經有研究開始設立名為“醫療垃圾環保圈”的品管圈,并且試驗結果顯示,其管理效率有很大提升。
再說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應用,即基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包括標簽、閱讀器、后端數據庫等,對醫療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進行智能化監控。也就是,追溯有數據,問責有數據,整改有數據,管理有數據。